2015年8月14日,"Copyleft:中国挪用艺术”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。本次展览由项笠苹策展,首次打造了一个链接中西古今的“中国挪用艺术”概念,对源自西方的“挪用艺术”理论进行了拓展和转换,用三种现象来诠释了“Copyleft”这个概念:一,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;二,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;三,与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。
何为"Copyleft"
↓展览现场
Copyleft:和Copyright唱反调
当下社会,山寨现象风生水起,抄袭事件层出不穷。回望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,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以西方马首是瞻的指控不绝于耳。盘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,一味摹仿前人更是晚清以来文人画的常用标签。中国人果真如西方人所指责的那样,一贯不尊重版权和不懂创新吗?中国当下的山寨现象、抄袭事件和我们悠久的临摹传统有关吗?西方人可以丝毫不差地“挪用”,为何中国人不能进行有所改变的“山寨”?复制和复制品的泛滥会影响艺术的创新发展吗?
↓策展人项笠苹为媒体进行导览
“Copyleft”出自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,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自由软件许可协议条款,给予了电脑程序自由软件的定义,并且确保程序的自由性能被完善的保留。此处借用“Copyleft”来表现临摹、挪用、山寨的共通之处,意味着“可以拷贝”,以及“制造拷贝”。在数码复制时代,不只艺术家精于“挪用”,其实绝大多数人和“Copyleft”“挪用”都脱不了干系——对网络图文资料的复制黏贴,对盗版碟的购买,对着手机私人定制的电影配音,在卡拉OK厅里对歌星的模仿,各类模仿秀上选手始于模仿、止于创新的表现等。
展览作品
本次展览首次打造了一个链接中西古今的“中国挪用艺术”概念,对源自西方的“挪用艺术”理论进行了拓展和转换,认为中国挪用艺术至少包含三种现象:一,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;二,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;三,与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。通过梳理相关艺术创作现象,探讨重复和创新、原创的关系,艺术创作方式和新技术、新材料的关系,知识产权和知识传承、知识共享的关系,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挪用艺术和西方的不同。
临摹——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现象
这是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,不只是一种学习手法、保存珍贵作品的方法,其本身也是艺术创作手法;既是向前辈大师致敬,也是对个人态度和品味的表达。临摹始于手工复制时代,但即便在数码复制年代,临摹也得依靠手工劳作。一旦从技法训练演变为蓄意作伪,就会从艺术创作转变为法律事件。在这一板块中的艺术家创作,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从画到画的临摹,艺术家利用新手法、新媒介使经典图式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,开拓发展了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。
↓夏小万,宋山水长卷
↓邱志杰,重复书写《兰亭序》
↓姚瑞中,非常庙八怪
↓陈浚豪,早春圖-局部
↓余旭鸿,“钩古古田山水图”之一,布面油画,120 x50 cm,2015
↓杨泳梁,起雾了,三联画
挪用——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现象
“挪用”开始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西方,是对现成物品或现有作品的全面或局部使用。它打破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,削弱了知识产权和作者的特权,质疑了原创的观念:创新是推倒重来的全然创新吗?一个可复制、可替换的物体是否可以变成具有创新意义的、独特性的艺术品?“挪用”通过对原作的解构,制造新观念和新意义,也有侵权的风险。中国艺术家对“挪用”进行了创造性演绎和拓展。“挪用”有时成为艺术创作的捷径或个人阐述艺术的便捷通道,这种滥用会降低艺术的水准。
↓隋建国,掷铁饼者——反转空间
↓李占洋,租——“收租院”
↓倪有鱼,丛林2 Forest 2,2014,布面综合材料,200X440cm
↓施勇,在一个概念上再加一个概念
↓胡庆泰,我收买并实施了我哥哥的方案
↓王冠山,“观”之“海盗”
山寨——和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现象
山寨文化博兴于数码复制时代,是艺术创作的挪用手法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体现,目前席卷了经济和文化的各个领域。山寨是一种思维的革命,一种民间的智慧和创新,能制造新价值和新民主。因为山寨能制造相似性,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公平的实现,比如山寨手机让低收入人群同样能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。山寨现象也是普通人想成为名人、普通产品想成为名牌的一种意愿和努力;各种模仿秀和山寨活动,是对公众创造力的释放。所以,也许是时候用更中性的眼光去打量“山寨”了。
↓陈幼坚,LOVE
↓周铁海,假封面系列,Art in America,1997,27x23cm
↓李青,大家来找茬·衣店(两图有八处不同)
↓邱志杰,梦境系列-“天安门 临汾”
↓叶甫纳,假景-黄山
↓李青,乡村教堂
↓高岩,A货-比撒斜塔
↓韩峰,中国制造,墨、丙烯绢、木材
↓焦兴涛,汇成雕塑集团
新闻发布会现场 ↓从左到右:策展人项笠苹、参展艺术家余旭鸿、参展艺术家李占洋、参展艺术家倪有鱼、参展艺术家焦兴涛
策展人项笠苹与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艺术家焦兴涛,李占洋,倪有鱼和余旭鸿四位艺术家展开了有趣的对话,共同探讨了“临摹”“挪用”“山寨”三个概念在艺术史以及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和影响。 项笠苹解释说,临摹、挪用和山寨三者出现的时间呈递进关系。临摹始于手工复制时代,但即便在数码复制年代,临摹也得依靠手工劳作。它往往能促生新媒介和新技法,甚至会从技法训练演变为蓄意作伪。挪用开始于机械复制时代,将可复制性的对象变成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品,往往通过对原作的解构,获得新观念和新意义。山寨博兴于数码复制时代,发端于经济生产活动,能够制造新价值和新民主。所以,临摹、挪用和山寨三者在本质上都是重复和模仿,是制造相似之物,也是削弱版权的copyleft,模仿得过于逼真和认真则往往会导致同一个结果:侵权或犯法。 策展人简介 项苙苹,1976年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,2004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学位。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“视觉文化和策展研究””方向博士生在读。从2006年进入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以来,她致力于双年展的品牌建设和提升工作。2011年开始,参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立项报告的撰写及筹建和开馆工作。2013年起担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管、上海双年展办公室总协调。 策划过的展览包括:《快城快客》第七届上海双年展(2008年),大型主题展《笔墨终结之后:中国式风景》(2011年),该展被《国家美术》评为2011年度十大最佳展览之一,“2012上海当代”特别项目“新水墨”(2012年),《纤维 心维 思维——中国美术学院纤维和空间艺术展》(2013年)和系列青年艺术家个展,编撰了《笔墨终结之后:中国式风景》、《纤维 心维 思维——中国美术学院纤维和空间艺术展》等图录,撰写发表了《上海双年展之路》(载《现代美术》季刊2014年9月号)等文章。 (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,仅作为交流学习使用) 图文来源:公共艺术网 编辑:杨匡 ▶【西美微画廊·寻找才俊计划】◀ ▲无论是设计,还是雕塑、绘画,只要你有才,我们就关注! ▲把您的简历、作品名称及简介、作品图片发送至邮箱:[email protected],注明【寻找才俊】,就有机会在我们的微信平台上看到你的英姿!